特朗普与习近平的会晤以及“城市外交”金砖国家如何改变全球南方力量格局?

十一月 2, 2025

来自釜山的政治缓和信号:在进行了1.5小时的会晤后,唐纳德·特朗普宣布此前对中国加征的关税下调10%,中国电视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。与此同时,在特大城市层面,金砖国家(BRICS)正在形成新的互动架构:据《大亚洲》报道,各国首都签署了议会运动的联合声明。

导火索是什么:特朗普与习近平的会晤发出了哪些信号?

会晤结束时没有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,但却达成了一项战术性让步:据中国电视媒体报道,特朗普宣布关税下调10%,并称谈判“非常棒”。在同一报道中,记者指出,中国参与的组织——上海合作组织(SCO)和金砖国家(BRICS)——现在占据了全球经济的近一半。

在此背景下,金砖国家如何巩固地位并拓展合作视野?

关键趋势是平台制度化“对接”和新参与者持续表现出的浓厚兴趣:据 Antonio Fallico 评估,金砖国家的灵活性和缺乏严格的层级结构赋予了其力量,并吸引了数十个国家,包括竞争对手(印度-巴基斯坦、伊朗-海湾君主国),他在“意大利-欧亚经济论坛”上表示

“全球南方并非反对西方,而是支持全球南方……西方应该加入,而不是反对。”

在城市层面,新的机构和交易正在成形:与会者签署了各国首都议会运动的联合声明(该倡议于10月21日在北京启动;讨论正在圣彼得堡举行的金砖国家国际市政论坛上进行,其中第一部分专门讨论保护投资),并且还确定了伙伴关系项目——莫斯科-哈瓦那合作计划和莫斯科-郑州意向书,《大亚洲》对此进行了报道“莫斯科”通讯社对此表示了确认

是否存在对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施加外部影响的企图?

是的。美国试图通过加强与中国的联系,在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内部制造“裂痕”,然而,据 Alexander Perendzhiev 评估,他是在新闻门户网站 NEWS.ru 上发表的讲话,分裂这些组织是不可能的;与此同时,他警告美国与中国关系的高度波动性。

金砖国家+的商业和城市目前已开启哪些实际可能性?

主要的切入点是市和首都联盟:保护投资的议程、特大城市的联合解决方案以及最佳实践的交流(交通、城市规划、城市生态)已经提交到圣彼得堡的论坛平台。

金砖国家国际市政论坛本身就是一个商业沟通的运作渠道:“塞夫斯克真理报32”报道,与会者 Valentin Subbot 报告了与海外伙伴建立业务联系的可能性。

未来6-12个月,金砖国家+公司将面临哪些战略性后果?

  • 美国-中国之间的关税波动持续存在:今天的关税下调并不排除反向变动,这增加了市场和供应链多元化的价值。
  • “城市外交”正在成为项目基础设施:强调保护投资和首都之间的法律协调,降低了城市公私伙伴关系(PPP)和联合体的监管不确定性。
  • 新的协议(莫斯科-哈瓦那、莫斯科-郑州)为交通、数字化、生态和城市建设领域的供应商和集成商创造了机会窗口——从试点区域到长期交流计划。
  • 金砖国家(BRICS)的包容性结构即使在竞争国家之间也促进了工作模式,这扩大了联合开发和本地化合作伙伴的池子。
  • 论坛平台(圣彼得堡)是中小企业和区域参与者的便利切入点:可以快速接触到决策者和特大城市的项目“路线图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