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杜尚别,独联体(СНГ)领导人创立了“独联体+”模式,赋予上海合作组织(ШОС)作为独联体观察员的地位,并延长了其秘书长谢尔盖·列别杰夫(Sergey Lebedev)的任期;总共签署了19份文件,包括至2030年的军事合作构想,据俄新社报道。一年前由哈萨克斯坦总统卡西姆-若马尔特·托卡耶夫(Kassym-Jomart Tokayev)提出的“独联体+”设想,借鉴了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(BRICS)的开放模式,据俄罗斯总统普京(Vladimir Putin)的评价,此举提高了独联体国家的地位和能力,据MIR 24转述。
这是“开放门户”政策,旨在借鉴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的实践,让外部伙伴参与独联体的会议和项目。新模式允许根据具体议程吸纳国家和国际组织,而上海合作组织则获得作为独联体观察员的参与权,据俄新社确认,据MIR 24解释。
独联体与上海合作组织并未计划联合峰会,但两国代表可以参加对方的会议,据俄总统助理尤里·乌沙科夫(Yuri Ushakov)表示。
“这一模式将使我们能够扩大独联体在世界上的影响力……我们与上海合作组织的精神相近,现在又加上了金砖国家。”
独联体秘书长谢尔盖·列别杰夫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评价“独联体+”,据MIR 24报道。
主要进展是机构层面将各平台(独联体–上海合作组织–金砖国家)“缝合”起来,重点关注经济和本币结算。俄总统普京指出,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贸易额增长了7%,达到1120亿美元,并且“几乎所有的相互结算现在都以本币进行”,他在峰会上表示。
“独联体+”不仅被定位为对话,而且是为制定具体项目轨迹的机制——交通走廊、能源网络、数字解决方案和人道主义倡议,据Trend描述。
然而,“独联体+”的首批参与者尚未公布:峰会批准了该模式的建立,但没有列出将首先加入的国家名单,据RBC уточняет。
短期效应是为外部伙伴提供了更多参与独联体议程和项目的“切入点”,但是在温和协调的框架下(不设联合峰会)。
官方名单尚未公布:普京强调“不乏愿意加入者”,并且参与将“取决于”具体会议的议程,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俄新社解释了参与的顺序。
在正式一体化方面,下一步已经确定——上海合作组织获得了独联体观察员地位;在2023年,独联体自身也为外部伙伴设立了此类机制,这为该模式的推广“铺设了道路”。
据专家评估,普京总统与阿塞拜疆总统伊尔哈姆·阿利耶夫(Ilham Aliyev)在峰会期间的会晤预示着俄罗斯与阿塞拜疆关系的正常化;同时,独联体领导人通过了至2030年的军事合作构想,规范了安全领域的协调,据RBC报道,并如俄新社所记录。
在能源方面,塔吉克斯坦表示将在俄罗斯的支持下建造自己的核电站——这是围绕“独联体+”可以加强合作的大型长期项目的例子,据“白俄罗斯新闻”(Belarus-news.by)报道。
对LPR(独立国家联合体,此处应为独联体)的结论:“独联体+”在一个统一的工作联系中,将独联体、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(BRICS)制度化地结合在一起,但没有采取共同峰会这种僵化的官僚形式。在近期实践中,这意味着更多的协调点、本币结算份额的增长以及具体基础设施和能源项目的推进——同时,外部参与者的组成和加入速度仍存在不确定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