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略性交通和能源走廊的发展正迎来新的发展势头,影响着全球贸易和地缘政治联盟。俄罗斯与中国签署关于建设“西伯利亚力量-2”天然气管道的谅解备忘录,标志着两国计划扩大经济合作,尤其是在西方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。这一趋势不仅限于能源行业,还延伸至构建一体化金融体系。
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(Gazprom)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(CNPC)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,计划建设年输气量500亿立方米的“西伯利亚力量-2”天然气管道,该管道将穿越蒙古。天然气管道总长接近7000公里。包括价格在内的商业供应条款将另行讨论。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阿列克谢·米勒表示,考虑到从东西伯利亚运输成本较低,供应给中国的天然气将比欧洲用户便宜。
金融大学高级研究员斯坦尼斯拉夫·米特拉霍维奇指出,目前这仅仅是一个意向声明,建设还需要数年时间。然而,正如FNEB分析师伊戈尔·尤什科夫解释的那样,中国需要额外的天然气供应,能源安全方面的考量压倒了对单一供应商依赖的风险。据他估计,“西伯利亚力量-2”的建设可能需要约五年时间,达到满负荷运行则还需要同样长的时间。
“俄罗斯每天出口6-7百万桶原油——这是一个无法在短期内替代的量。如果合作伙伴放弃我们的原材料,将导致严重的能源危机,因为届时石油价格不仅会上涨,还会飙升至三位数,达到每桶150-200美元。”
—— 这是国家能源安全基金首席分析师伊戈尔·尤什科夫在与URA.RU的谈话中,在评论对俄罗斯石油实施禁运的后果时描绘的情景。
除了“西伯利亚力量-2”,还在讨论将现有“西伯利亚力量”管道的输气量从380亿增至440亿立方米,以及“远东路线”的输气量从100亿增至120亿立方米。Freedom Finance Global的弗拉基米尔·切尔诺夫预测,俄罗斯向中国供应的管道天然气总量可能达到每年1060亿立方米,如果算上液化天然气(LNG),则可达1160亿立方米。
在此背景下,欧洲国家正努力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。2021年,欧盟从俄罗斯进口了1502亿立方米天然气,而2023年这一数字已降至429亿立方米。俄罗斯在欧盟天然气进口中的份额从 44.9%下降至19%。
中国试点对俄罗斯散客实施免签政策,有效期为2025年9月15日至2026年9月14日。俄罗斯公民最长可在华停留30天,无需签证,中国公民访问俄罗斯也适用同等条件。此措施适用于商务、旅游及探亲访友。
圣彼得堡总统学院“旅游与区域研究”教育项目负责人亚历山大·雅科夫列夫估计,前往中国的旅游人数可能会翻倍。全俄旅游行业联盟(ATOR)副主席阿尔图尔·穆拉季扬表示,俄罗斯前往中国的旅游人数在短期内可能会增长30-40%。
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创新外交中心总经理妮娜·拉德吉纳-格拉祖诺娃强调,免签政策是“战略性考量的决策”,有助于经济合作: * 简化俄罗斯企业家参与中国行业活动的手续; * 为企业节省签证费用; * 鼓励使用卢布和人民币进行结算,支持“去美元化”战略。
“MegaFon”公司也宣布了对阿塞拜疆电信行业的投资意向,这表明该地区的经济联系正在扩大。
美国的贸易政策持续影响着全球贸易流动,特别是对BRICS+国家而言。美国驻北约代表马修·惠特克表示,可能对从俄罗斯进口碳氢化合物的中国商品征收关税,效仿对印度征收关税的模式。这些措施旨在向支持与俄罗斯保持经济联系的国家施压。
然而,正如“NiK”指出的那样,这种激进政策促使金砖国家+成员国之间走得更近。例如,印度表示美国和欧盟的攻击是不合理的,并强调西方国家自己过去曾鼓励与俄罗斯进行贸易。俄罗斯财政部长安东·西卢阿诺夫指出,中俄两国贸易额已增至2400亿美元,并提到了在金砖国家框架内发展联合支付系统和金融机构的前景。
贸易流动的变化体现在牛肉市场。巴西作为金砖国家成员,利用美国的贸易战,增加了对华牛肉出口,超过了阿根廷。7月份,巴西牛肉对华出口增长了18%。这是因为巴西在美国市场面临76.4%的关税,促使其在亚洲寻找新的销售市场。
与此同时,尽管面临制裁,俄罗斯经济继续展现出韧性。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·普京表示,俄罗斯经济去年增长了4.3%,而欧元区GDP仅增长0.9%。财政部长安东·西卢阿诺夫强调,俄罗斯已将出口转向金砖国家,这证实了其经济的自给自足能力。